Deep learning: Convolution and Transposed Convolution
Intro在深度学习领域,卷积神经网络(CNNs)已经成为了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任务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。卷积操作是 CNNs 中最基础的操作之一,它可以有效地提取出图像中的特征,并使用这些特征来识别物体,主要应用于图像处理、语音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。
然而,有时候我们需要将图像进行上采样,也就是将其放大或扩展到更大的尺寸。为了实现这个目的,我们需要使用一种叫做 ConvTranspose2d 的操作,它也被称为转置卷积。
在本文中,我们将深入研究卷积和转置卷积的原理、应用和代码实现。我们将讨论卷积和转置卷积的数学原理,包括矩阵乘法和张量的形状等。我们还将探讨卷积和转置卷积的一些应用,例如转置卷积在生成对抗网络(GANs)中的图像生成和图像分割任务中的应用。最后,我们还将提供 Python 代码实现,以演示它们的工作原理。
数学原理卷积
卷积的连接方式如上图所示,蓝色矩阵表示输入,绿色矩阵表示输出,每个绿色块与 9 个蓝色块连接。
把卷积核用矩阵表示如下:
\mathbf{w} = \begin{pmatrix} w_{0,0} & w_{0,1} & w_{0,2} \\ w_{ ...
LatestWSET 二级品酒笔记(第一讲)
品酒与喝酒的区别
喝酒:基于个人主观偏好(喜欢果香/酒体厚重/清新简单等)。
品酒:客观评估,基于颜色、香气、口感、结构、平衡、复杂度等客观指标。
举例:你主观喜欢的酒 ≠ 客观评价中的好酒,反之亦然。
类比电影影评:个人观感 vs 专业评论。
学习品酒的目的
学习 系统化、客观 的语言去描述葡萄酒。
训练后能解释:酒体、香气、结构、复杂度等具体特征,而不是简单的“好/不好”。
品酒前的准备环境
光线充足,方便观察酒色。
无干扰气味(香水、香烟等)。
物料
ISO 标准杯(透明、郁金香形):
碗形杯肚,利于晃杯释放香气;
杯口收拢,利于聚香;
少量酒液即可有效评估(50ml 足够);
使用前要先检查杯中是否有杂物、上次喝完的残留物、洗洁精或水渍等,任何污渍都会对品酒带来影响。
白纸/白布:观察颜色背景。
吐酒桶、品酒笔记纸。
口腔准备
保持清洁:避免刚吃刺激性食物(如臭豆腐),饮前可漱口。
品酒四步骤观(Appearance)观察酒的清澈度、颜色深度、颜色类型。
颜色深度
方法:杯子倾斜 45°,白纸为背景,观察从中心到边缘的颜色变化。
等级:淡 / 中 / 深
淡 ...
初识葡萄酒
葡萄酒是一类以葡萄为原料,经发酵酿造的酒精饮品。它在全球广泛生产和消费,既是餐饮文化的一部分,也涉及社交、礼仪和收藏。本文整理了葡萄酒的基本分类、常见术语、主要品种和选酒方法,作为入门参考。
葡萄酒的基本分类🍷从颜色和工艺上,葡萄酒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:
红葡萄酒(Red Wine)🍷
酿造方式:红皮葡萄 带皮发酵。
特点:颜色深,富含单宁,酒体较厚重,适合搭配牛羊肉等油脂丰富的菜肴。
常见产区:法国波尔多、勃艮第,美国纳帕谷等。
白葡萄酒(White Wine)🥂
酿造方式:通常由白皮葡萄 去皮发酵,少数也可能用红皮葡萄去皮酿造。
特点:颜色浅,清爽酸度高,几乎没有单宁,适合搭配海鲜、鸡肉等清淡食物。
桃红葡萄酒(Rosé)🌸
酿造方式:红皮葡萄与皮短暂接触,萃取少量颜色后再分离。
特点:颜色粉嫩,口感轻盈,广受女性欢迎。
代表产区:法国普罗旺斯。
起泡酒(Sparkling Wine)🫧
酿造方式:通过二次发酵产生二氧化碳。
特点:带有气泡,口感清爽活泼。
特别说明:只有法国香槟产区的起泡酒才能称为“香槟(Champagne)”;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起泡酒, ...
《被讨厌的勇气》读书笔记
前言《被讨厌的勇气》这本书并不是一本“励志鸡汤”,而是通过青年与哲人的对话,把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娓娓道来。它讨论的主题极其现实:为什么我们活得不自由?为什么人际关系总让我们焦虑?为什么我们常常困在过去的阴影里?
这本书的答案很简洁,却也极其“反常识”:活在当下、课题分离、他者贡献、要有被讨厌的勇气。
核心思想个体心理学的不可分割性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(Individual Psychology)中的个体(Individual)是不可分割的意思,即人不是由过去、现在、未来割裂的片段组成,而是一个完整的整体。
过去不是决定论我们常说“因为童年经历,所以我现在这样”,这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。但阿德勒认为,真正影响人的是我们对未来的目的。
过去的记忆可以被选择性改写我们会从庞大的过去事件中,只挑选符合当下目的的部分,重新赋予意义。这意味着“过去并不是客观存在”,而是“现在的我”的产物。
比喻
弗洛伊德的原因论 = 止痛药,缓解当下的痛。
阿德勒的目的论 = 重建免疫系统,从根本改善。
二者并非对立,而是“为我所用”:止痛用原因论,成长用目的论。
活在当下真正能改变的只有现在。 ...
Research Methods
为什么要自己做调研,而不是只看研报?
研报覆盖有限
小众领域、非商业问题、灰色产业等往往没有研报。
研报门槛高
没有基础时容易“看了等于没看”,无法复述和理解。
锻炼不足
研报喂给你结论,但不能锻炼信息搜集与归纳能力。
真正高效使用研报需要已有行业常识和经验。
常见调研痛点
不知道从哪里获取信息 → 其实是不会筛选靠谱信源。
不知道从海量信息中提取重点 → 关键在于能否问对问题。
不会归纳分析 → 缺乏框架和逻辑,结论零散。
四步(+隐藏第五步)调研流程第一步:提出问题(问题先行)
在调研前,明确要解决哪些问题。
可依靠 逻辑+领域共通框架 来拆解问题。
同时关注调研动机,因为动机会引导具体问题。
示例:
新能源车 → 为什么中国能弯道超车?电车vs油车的优劣?
人口问题 → 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?低生育率能否逆转?
第二步:初步搜索
以关键词寻找二手信息。推荐渠道:
搜索引擎
微信搜索(公众号内容)
知乎(筛选行业内专业人士的回答)
行业研报(可搜集免费渠道)
播客(深度、人文 ...